网站首页       展馆概况       新闻中心       党建之窗        科普展教       科技活动       场馆漫游
 科普大篷车 
当前位置:首页 > 场馆漫游 > 科普大篷车 

2.5动画

来源: :荆州市科技馆 被阅读1153次, 日期: 2017-02-14 【打印】 【关闭窗口

2.5动画

2.5.1操作步骤

    转动滚桶,透过滚桶的缝隙,观察桶壁内的图像变化。

2.5.2基本科学原理

    人眼在观察景物时,光信号传入大脑神经,需经过一段短暂的时间,光的作用结束后,视觉形象并不会立即消失,这种残留的视觉称“后像”,视觉的这一现象则被称为“视觉暂留”。原因是由视神经的反应速度造成的,其时值是二十四分之一秒。展项利用视觉暂留现象,将一个动物飞翔的连续动作分解成一幅幅静止的动物,随着缝隙快速闪现,这样就形成了连续动作的动画效果。

    通过特制的机械装置,展示最原始的视觉暂留现象即电影原理。电影是把一张张照片快速更换,观察者就会看到画面是一幅连接动作的影像场景。

2.5.3科学知识延伸

    “视觉暂留”现象又称“余晖效应”,是动画、电影等视觉媒体形成和传播的根据。其实就是我们的眼睛看任何东西时,都会产生一种很短暂的记忆。把这些记忆记下来,连结在一起,我们就会看到动作,产生画面连续不断的错觉。比如:直视太阳数秒后,人眼将残留一个强光源的影像。我们日常使用的日光灯每秒大约熄灭100余次,但我们基本感觉不到日光灯的闪动。这都是因为视觉暂留的作用。所以,要达成最基本的视觉暂留效果至少需要10fps(每秒帧数)。

    该现象首先被中国人发现,走马灯便是据历史记载中最早的视觉暂留运用。随后法国人保罗•罗盖在 1828年发明了留影盘,它是一个被绳子在两面穿过的圆盘。盘的一个面画了一只鸟,另一面画了一个空笼子。当圆盘旋转时,鸟在笼子里出现了。

    如果我们在房间里把灯关掉,拿着手电筒快速地旋转,就会看到一个光环,这也是视觉暂留的一种现象。

    1917年,德国实验心理学家对“视觉滞留现象”这种生理现象进行了深度的心理学解释,阐述了“似动现象”,为人类的运动视觉感知,提供了心理学解释。这就是格式塔学派心理学。




荆州市科学技术馆版权所有 地址:荆州市沙市区江津路253号
备案号:鄂ICP备16019405号